秋季起点,立秋来临之际,8月5日,高安市博物馆开展妙“布”可言——二十四节气之立秋主题社教活动,致力于利用博物馆教育优势,用多样化的形式丰富孩子们的假期,培养孩子们对节气传统文化的兴趣。
活动一
- 立秋节气知识科普
跟随社教老师来到多媒体室,立秋特别活动正式开始。在社教老师的引导下,小朋友们开始学习立秋节气相关知识。

(一)节气由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从字面意思来看,“立”是开始的意思,“秋”由“禾”与“火”字组成,指禾谷成熟,这个时段天气由热转凉,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二)节气特点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有所差别,但大部分地区此时仍未进入到秋天。气候学上通常以“候平均温度”即每5日的平均气温作为季节的划分标准,平均温度高于22℃的时期为夏季,低于10℃为冬季,介于二者之间的为春季和秋季。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
(三)节气习俗
1. 贴秋瞟
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因频饮冷饮,常食冻品,人们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故秋凉伊始忌贸然进补。在秋季进补之前应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2. 啃秋
啃秋,又称咬秋,啃秋的寓意在于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很多地方都有“啃秋”的习俗,天津人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江苏等地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3.盼秋雨
俗语有“立秋过后盼下雨,下雨有利三种人。”意思是,立秋过后,人们都盼望下雨,一场秋雨一场凉。古人认为,立秋下雨,有利于三种人:老人、病人、野外劳作的人。天气高温对于老人和病人来说会感到难受,而对于在野外劳作的人,要忍受太阳暴晒的高温煎熬。因此,立秋后下雨,气温会下降,天气转凉,对于这三种人有益。
4.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地域特色。由于山区地市复杂,村庄平地极少,村民会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但其实晾晒这种农俗现象,并非秋季"专属",一年四季都有展示,只不过秋季丰收季节,表现得更为丰富。
5.秋社
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秋社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于此日祭神答谢。
(四)节气养生
从养生的角度说,立秋时节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沉降。没等湿热完全消退,秋燥就开始发作,加之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各类呼吸系统疾病、过敏疾病进入了高发期。因此,要顺应节气,注意立秋后的养生。
1. 精神调养
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2. 运动调养
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锻炼项目。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3. 起居调养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4. 饮食调养
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发散泻肺的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收敛肺气的酸味果蔬。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立秋

科普课堂中,小朋友们对于立秋的节气知识非常感兴趣,端正地坐在座位上,聚精会神地听讲。
活动二
DIY立秋节气吊饰



科普课堂结束,社教老师为小朋友们发放立秋节气吊饰材料包,为大家展示成品,并讲解制作方法。在家长与工作人员的帮助指导下,小朋友参照参考图,将配件粘贴在背景布合适的位置上,所有步骤完成,立秋节气吊饰就制作完成了。
作品展示



此次活动是按照“三比三争”活动要求,遵循寓教于乐、弘扬了传统文化的原则,培养广大儿童、青少年对中国传统节气的兴趣,锻大家手脑眼的协调运用,引导其养成耐心细致的习惯,增进了亲子感情,是一场非常有意义的社教活动。

立秋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但总体来讲天气是逐渐变凉的,同时早晚温差变大,往往白天热夜晚却很凉爽,大家要注意调理脾胃,调节心情谨防秋躁哦!
历史沿革
高安市博物馆原址高安市筠泉路1号,他的前身是成立于1974年的高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1980年10月正式命名为高安县博物馆,1993年12月8日更名为高安市博物馆,2006年成立高安市文物局,与高安市博物馆合署办公;2012年12月27日《江西省文化厅(赣文博字[2012]67号)》批复同意在原高安市博物馆基础上成立“高安元青花博物馆”...
联系我们
地址: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瑞阳大道674号
座机:0795-5212378
QQ:2352460222
邮箱:2352460222@qq.com

官方网站